Monday, October 15, 2007

你真的反對民逼官反?

2007/10/07 苦勞社論
緬甸番紅花革命最後以軍政府強勢鎮壓收場,震驚全球。在一連串所謂顏色革命成功的印象下,緬甸原本給予人們樂觀的想像,最後卻以悲劇收場,緬甸軍政府的社會控制和膽大妄為,固然讓人驚訝,但別忘了,類似的機制卻不乏在我們身邊出現。

「鎮壓」與「戡亂」之別,常常只是誰處於掌權的位置詮釋歷史,這也是許多掌權者無視人民抗爭的誘惑來源之一。1989年天安門事件中共以軍隊鎮壓,舉世震驚,但隨之而來的中國經濟高速起飛,至今多少論述在以「穩定社會」之名,對當年的鎮壓化妝,「民逼官反」的論述一取得社會基礎,也就呈現了歷史詮釋的殘酷面貌。

類似的誘惑也出現在所謂的民主社會。別忘了去年紅衫軍抗爭,多少深綠群眾及名嘴要求民進黨政府以「社會動亂」為由實施戒嚴。但藍軍的離譜也不遑多讓,二二八事件難得因為民主化運動進行翻案,也有深藍學者為求對抗,居然提出二二八屠殺是「民逼官反」。為了維護己方的政治權力及意識型態,再殘酷的論述都能出籠進行社會測試,台灣離支撐緬甸軍政府的社會究竟有多遠呢?

其實對於鎮壓的同情也常帶有偽善的成分存在。「顏色革命」之所以被近年來的西方社會稱頌,是因為在非暴力的街頭運動階段,就逼使執政者下台。緬甸軍政府打破「慣例」,全球現在固然對對於手無寸鐵的抗議民眾被武力鎮壓高聲譴責,但國際社會能否允許這些民眾因為軍政府的殘暴而拿起武器反擊。

離台灣近在咫尺的菲律賓就是如此,人民拿起武器反抗,但可惜的是,除了弱勢者拿起武器反抗就沒有同情的價值之外,剛好他們對抗的菲律賓政府親美,把他們打入恐怖份子行列,除了明目張膽的在戰區清繳,更在一般市區對NGO領導人、記者、工會幹部進行暗殺。至今歐美政治界,仍視菲律賓政府為「受害者」,只嫌他們鎮壓的力道不夠。菲律賓和緬甸,又差距多少?國際社會的雙重標準又從何而來?

睜眼四顧,合理化「民逼官反」的機制在許許多多地方出現,小從樂生院抗爭,北縣長周錫偉以新莊民眾及北縣府被逼得不能再等為由以強勢警力暴力清場,大到牽涉一個國家政權更替的革命,卻以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及國際戰略等理由鎮壓,遺憾的是,這樣的過程,卻能經常性地在國際社會良好運作,當你我為緬甸人民掬同情之淚時,也得把眼光看近、看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