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25, 2008

第一張照片

今天陪老婆去產檢
第一次 看到超音波已經長出手腳的寶寶
寶寶還偶爾會翻動
還真是有一點感動

沒錯! 我們的寶寶已經十二週了
第一次 看到超音波下的寶寶 那一刻
還真有種覺得人生走到另一個階段的感覺

雖然超音波影像也不是很清楚
不過 還偶爾可以看到手指頭呢 (紅色箭頭處)
哈 感覺很可愛
現在寶寶只有11公分大
不過還是有一種神奇的感覺

預產期是八月
覺得非常期待呀

Sunday, January 20, 2008

台北性格吃食10最 舒國治

轉貼自 中時 人間(20080112)
這裏說的「最具台北性格」,只是我個人的觀察,亦是五十年來我的親歷,然後概略的舉出十項,不敢言放諸四海皆準也。

 吃食要「最台北」,必須一、是台北人最習慣消受而在別地最難獲有者。二、與台北的歷史最有必然關係。三、發明自台北或於台北發揚光大。

 舉例言,「雞肉飯」便不算,除了它太嘉義外,台北街頭原不普遍。「蚵嗲」亦不算,台北昔時亦有,但不曾延續,今日更少見。「虱目魚丸、魚肚」亦不算,乃它太台南。山東韓僑的「炒碼麵」亦不算,即使自韓國來台的華僑人數頗不少,但此味推行並不普遍,甚至還不及美國的韓國華僑移民做的來得道地。

 像壽司便不是。倒不是台北人吃不來日本食物;相反的,台北人極懂也極嗜吃日本菜。但一來料理店中坐下吃的壽司太昂貴,不堪常吃,二來街頭攤子的壽司舖不僅少了,也因是冷食,到底與中國人吃熱食的習慣相忤,故壽司說什麼也比不上蚵仔麵線、陽春麵攤等受大眾常顧。

 「涮羊肉」也不是。乃亞熱帶不是牧羊的地域,即使「北平式」館子在台北不乏欣賞者,但一來不少人喜言羊有羶味,二來涮羊肉也不曾蔚為流行。

 「廣東飲茶」亦不是。主要廣東食物極賴完完全全的廣東式堅持,這在台灣不知為何永遠很難。台灣從來沒有「有板有眼」或「中規中矩」的粵菜,或許台灣「太過台灣」,令廣東族群很難放手表現。不少人早觀察到了:美國的廣東館很道地,甚至上海的廣東食物也頗傳神,惟有台灣的弄出來很少像樣的。單說粥,台灣街頭巷尾常有打著「廣東粥」招牌小店,沒有一家按規矩來的,即使熬一鍋下點工夫的「明火白粥」,台灣的店家太聰明了,他心想「我們台灣人早就在吃粥了,煮粥有啥了不起,我們煮粥便是用我們自己的方法,……」便是這一類想當然耳的念頭,致太多東西在台灣永遠沒法做得像的,如星馬的「肉骨茶」,如海南雞飯,如泰國菜,甚至如到處廣開的義大利麵。

 又此文只將重點放在常民每日吃食,不談性格鮮明的各省菜館。乃各地菜色早各有確切風格,較難言台北性格云云。當然也不談西菜。

 再者,此文只究鹹味吃食,不言飲料(如酸梅湯、冬瓜茶、青草茶)、甜湯(花生湯、紅豆湯、桂圓粥)與糕點(茯苓糕、狀元糕、紅豆餅、倫教糕)。

  牛肉麵

 尤其是所謂「川味牛肉麵」或「紅燒牛肉麵」,算是台灣的獨特發明,二十世紀中期的發明。據歷史學家逯耀東的考據,乃高雄岡山地區的外省聚落盛產豆瓣醬,而當地又出黃牛,故而老兵或公務人員便就地取材,逐漸調製出一款既富油水又含厚腴香辣、更兼有不久前抗日時在大後方(重慶、昆明)的口味回憶等融和之下的「打牙祭」料理──牛肉麵。

 這牛肉麵,常被稱為四川牛肉麵,但大夥皆知,四川並無此麵,這是台灣的外省人在四九年後風雲際會的碰撞出來之融和(Fusion)料理。又它雖創自南部的岡山(富於外省聚落,如空軍眷村,寫「龍的傳人」的侯德健,祖籍雖是四川巫山,卻生於岡山),卻立刻流行於公教人員與學生極夥的台北。約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末,是它口味的定型期,亦是牛肉麵披靡台北的黃金年代。那時的師大、桃源街是為大規模的聚落,而我讀高中時的濟南路,亦有不小的店陣。

 到了八十年代末,牛肉麵儼然已是台灣的「國麵」了,香港的吃家來台,吵著要吃牛肉麵;日本的電影工作者來台,也指名要吃牛肉麵。

 若有外地朋友來,我通常帶他們吃?鼎泰豐的「紅燒牛肉湯麵」(無肉者),乃它的湯頭最有六十年代牛肉麵黃金年代的「紅燒」風味。?「清真黃牛肉麵館」(忠孝東路四段223巷41號)的清燉牛肉麵,乃它的湯最清鮮、最無雜味。?「汕頭牛肉麵」(延平北路三段60號)的原味,乃湯鮮卻又清,肉塊小,最不膩。

  麵攤與滷菜

 此處的麵,指的是陽春麵、肉絲麵(主要是「榨菜肉絲麵」。「雪菜肉絲麵」或「酸菜肉絲麵」已少人賣了)、餛飩麵等湯麵,與麻醬麵、炸醬麵、擔擔麵等乾麵。而傳統上(如五十年代起)多是推車的「攤子」形式,今日雖已多呈店面,但食物的簡略感與消費的平民化,仍如麵攤。

 這些麵的風味,亦源自大陸;原本本省式的「切仔麵」,用的是帶?的油麵,油麵算是半熟麵,在竹笊籬中放入滾水中「切」(閩語)個幾下,便傾碗裏,連豆芽菜、韭菜也順便舖上了,再切三片紅糟肉或瘦肉片,打上湯,便是一碗切仔麵,原本亦多佈街頭巷尾,即外省子弟也愛吃,然不知何時起,式微極矣,倒是外省麵攤反而留存下來。台北吃食,完全由吃者的自己嘴巴逐漸的成形。

 再說滷菜。麵攤滷菜的標準版本,主要是四味:豆乾、海帶、滷蛋、豬頭肉。這四樣皆是客人點了,老闆才切。切完,灑些許醬油(注意,是醬油,不是醬油膏。醬油膏是後期因本省式之調醬法而後湧入的。亦不是擱蒜蓉醬油;蒜蓉醬油原是用來沾煎芋頭粿或蚵嗲),再滴幾滴麻油,偶也擱些蔥花。

 另有些小菜,如醃小黃瓜等,則像是餃子店的小菜;至若什麼辣椒小魚干,更已脫離了麵攤小菜的簡供性格,算是撈過界了。

 滷菜自滷鍋滷熱,這主要為了耐久;乃當年攤子不備冰箱,惟有重鹹與久煮的這款滷味方能在炎熱的台灣天氣下保持不壞。

  豆漿店

 這是台北早點的經典形式。除了喝的豆漿(有甜、鹹兩種,亦可打蛋。此「打蛋」思想,在窮窘昔年為了更添營養也),尚有燒餅、油條、餈飯(或稱糯米飯糰)與鹹酥餅。至若蛋餅、蘿蔔糕與蒸箱中的包子,那是後期添入的,原與老式豆漿店不相干;甚至更荒腔走板的,這類東西常自工廠批來,委實壞了老式豆漿店黎明即起、在炭爐中現烤現做的優美傳統。

 燒餅與油條,亦是大陸早有之物,但到台灣後逐漸形成如今的版本。尤其是燒餅把油條夾起,成為「燒餅夾油條」,可說是台灣的「定形」之功。燒餅有二種,一種是菱形的,綿麵式,內有蔥花,早期多是此種(現在金華街111之6與善導寺對過華山市場二樓的「阜杭」仍有做);另一種是長方形,油酥式,內無蔥花,打著「永和」字號的多為此種。

 油條,在台灣成為今日的長度,或許是四、五十年代之交即已成形。大夥如今視為當然,卻不知大陸有不少地方做得比較短胖。

 餈飯,上海早有,但在台灣直至今日仍受大眾喜愛。早年有甜、鹹二種,如今似乎大多店只做成鹹的一式,卻在其中稍稍包了點糖;其餘則是油條、榨菜丁或蘿蔔干丁、肉鬆。復興南路瑞安街口的那家「永和」(最近「救火隊」者)做的餈飯最好。

 最後說到鹹酥餅與甜酥餅。原本也叫燒餅,算是「黃橋燒餅」一路,鹹的內裏蔥花、豬油末,比較有江北的棉軟感;後期有的店做成蟹殼黃化,則是比較有上海的脆酥感。近年有許多「老張炭烤」系統的店,將此種餅製得更為量化。

  自助餐

 六十年代起,由於學生或上班族需要外食,又須兼顧幾菜一湯之均衡營養,便有此種預先炒烹好的菜色一、二十項,供人自選。有的點青椒牛肉絲,有的點豆乾肉絲,有的點胡蘿蔔絲炒蛋(典型的「自助餐之菜」),有的點甜不辣丁炒鴨血韭菜……,至若湯,則是免費供應。

 由於台北充滿了外縣市來此就學或工作的人,故自助餐店極多;這在嘉義或台南等城市,則極少。

 自助餐店的前身,是為台式菜場邊的小飯舖,閩南語稱「飯桌仔」,只做幾味小菜,燙熟幾塊五花肉,煎幾尾魚,再蒸一木桶的白飯,專供近旁的人可以很快果腹。

   清粥小菜

 最早不多見這種店,乃農業社會下的老百姓若吃清粥必在家中吃,斷無花錢到店裡吃家中最清淡簡略之物也。

 七十年代,林森北路的消夜攤推出了幾家「清粥小菜」,以供附近喝酒冶遊的客人返家前能稍稍吃些稀薄不至太撐的點心,便造成清粥小菜成為半夜的消夜景象。八十年代逐漸搬至復興南路。

 至若清晨做為傳統早飯的清粥小菜,必托身在菜市場旁。目前製得猶有老年代台式農家之湯湯水水感的,便是南京西路233巷20號「永樂布市」對面那家店。外地朋友若要感受五十年前本省人吃的清粥式早飯,不妨來此。

  福州乾麵

 這是台北公家機關附近的最典型早餐小點。外縣市不見也,鄉鎮村莊亦不見也。

 福州族群來台,較泉、漳為晚;有些較傾向於托身於公家機關邊靠一技維生,如在機關中理髮,亦有便是營這福州乾麵。麵為細麵,下至恰好,瀝至乾,傾碗中,擱豬油調拌之醬汁,味至鮮美,往往數口盡之。另有魚丸湯,魚丸內有炒過的豬肉餡,一口嚼下,魚丸的鮮加上肉汁的腴,最是過癮。再就是餛飩湯,福建式之餛飩,皮薄餡淺,極有特色。

   肉包、腸子湯、冬粉湯、肉粽

 這是1949年國府渡台以前便存在的台式街頭小吃。肉包是閩式肉餡先紅燒過再包進麵皮裏,而皮則是發膨較多、微帶甜味的那種,與北方的麵皮風格不同。肉粽,亦是台式,正方有角,不同於湖州粽子之長方有角。粽內之米,北部是先淺炒再包上粽葉去蒸,與南部的浸水長煮不同。北部之米比較粒粒分明。腸子湯,只是泛稱;腸子指豬的小腸,湯是大骨頭湯。若是加了薏仁等物的,便成了「四臣湯」,君臣佐使的「臣」,但閩南語唸法與「神」同音,故坊間皆書「四神湯」。

 若更陽春些,則有冬粉湯。平淡之極的湯食;其滋味除了大骨的湯底外,不過是碗中擱入的冬菜,卻也雋永迷人。

 其餘尚有丸子湯,往往大小兼有,甚至白色褐色並備。常與冬粉湯合製為一碗。另亦有酸菜豬血湯的。丸子湯如今看似不普遍了,你道何者,其實不是不普遍,是以另一種也用魚漿製成之物,甜不辣,所取代也。且看甜不辣攤亦必有魚丸一味可知也。

 台式吃食,很喜備湯,許是氣候溼熱之故,亦許是閩地之傳承。這種肉包、肉粽、冬粉腸子湯的攤店,其實凋零至不堪,目前存者,白天有民樂街 66號對面的「小包子」舖,晚上有民生西路、承德路口的「阿桐阿寶」。八十年代以前,這種吃食各處街角皆易吃到。如今反而轉化成四神湯的專注一味之攤肆,甚至擱冬菜的冬粉湯幾乎已吃不到了。冬粉湯攤子式微得最快,我百思之餘,竊想或許原先營此業的,是比較晚近來台討生活的福州、潮汕等移民,數量不及泉漳來台者那麼多,來的時間也晚,當早先的店家凋零,便無繼起者矣。

  川菜客飯

 本文原不擬提各省菜館,例如北平館(京菜在台皆當年逕稱北平館,如「致美樓」)、山西館、福州館(如「勝利」)、客家館(如「新陶芳」、「天橋」)等,主要選入「十項」極為不易。而在台北,菜館最受歡迎者,約有二類,一為江浙菜,一為四川菜。其中尤以四川菜在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這三十年間其平民化與親和性,最在台北大獲人心。且說一例,張愛玲《色.戒》中牌桌上幾位太太談吃館子,講到的一家「蜀腴」,六十年代初台北便有一家,地址在成都路 27巷內。又台北吃,與台北近代之人文風景甚有關係;而六、七十年代,一來「克難」思想猶盛,然香辣嗜習已萌,最實惠卻又最可口的吃法,便不自禁形成了「川菜客飯」,如二十元欄下有螞蟻上樹、回鍋肉,三十元欄下有宮保雞丁、麻婆豆腐,四十元欄下有豆瓣魚、蝦仁烘蛋等分類選擇,三、四人同去,可各選一菜,下以白飯,經濟實惠,並且又像是上館子,並不過度寒酸。在頗有近四十年光陰(九十年代漸衰)占據了無數人的口舌。直至今日,台大對面有一條街(有「重慶」、「峨眉」等館)仍有學生與社會人士常去。仁愛路上的「中南」(後改「忠南」)亦一直還有好顧者。濟南路底近建國南路亦是,只是二十多年前逐漸演成專吃「豆瓣魚」的一條街了。而西門町昆明街某一巷(地址稱康定路25巷,巷口有「黔園」的)如今雖式微了,六、七十年代白景瑞等電影圈人士動不動就往那兒坐下吃飯,幾乎可稱為「後抗戰打牙祭症候群」之美好延伸了。

  大腸麵線

 也可稱「蚵仔麵線」,但看擱大腸段還是蚵仔。這亦是台灣的獨絕發明,主要以濃腴渾鮮為口味特色,並不求飽。吃在口裏如同糊泥,有黑醋的淺酸,有沙茶的微辣,又有腸子的濃腴,是極特別的街頭點心,特別是下午最適合偶嘗。麵線的店家極多,直至今日還深受歡迎,不像肉在台北早已凋零。

   便當

 便當全台灣皆吃它,火車上也吃它,但台北因有最大量的上班族群,其便當的普遍性自是最大。尤其是中午時分。但好的便當一來絕非出自便利商店,二來亦未必出自某些便當大工廠,故而辦公大樓的騎樓做為販售有特色、家庭當天小量製出的便當,將會是二十一世紀極有可為的行業。須知即使是美食家,亦偶而想吃一個教他連最後一粒米也想舔掉的好便當。

Friday, January 18, 2008

漫畫: 選舉結束之後 兩黨新走向:民進黨篇

民進黨 (來自台灣壹週刊347期)

黨籍立委要練身體
以前國民黨獨大的時候,民進黨委員在國會抗爭,都靠肢體不靠道理,如今比例又回到十幾二十年前,所以民進黨委員應該趕快練身體,以應付開議之後國大民小只好再用拳頭講道理的局面。

中央黨部遷往台南
這次選舉,民進黨在中、北部大敗,可是卻在台南縣市打出全壘打,既然連台北市以後都沒有民進黨的立法委員,我們想不出民進黨還把中央黨部設在台北幹嘛,不如把中央黨部遷到台南,因為那裡才有民進黨最需要的溫暖。
好好學習投資理財
民進黨大敗,當然也是敗在國民黨的黨產上面,既然台灣人對國民黨有龐大黨產這件事好像也不是那麼在乎,民進黨不如也開始累積黨產,那就先從學習投資理財開始,哪天有錢了,也比較會注重以前不那麼在行的經濟事務。

推舉余天做黨主席
娛樂圈名人余天第一次出來參選,就在綠軍幾乎全軍覆沒的中、北部,為綠軍保留了一點元氣,在阿扁辭黨主席以示負責的時候,也許應該推舉余天來當黨主席,余天當主席,最大的好處就是沖淡民進黨以意識型態領軍的既有形象。

撰文 給我報報外燴組
繪圖 邱顯洵

漫畫:選舉結束之後 兩黨新走向 國民黨篇(相當幽默)

壹週刊不愧是我最喜歡的台灣雜誌 (另外一個喜歡的是 財訊雜誌)
這期的漫畫相當經典 (來自壹週刊347期)
選舉結束之後 兩黨新走向
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國民黨大勝,民進黨慘敗,新的國會藍綠態勢與以往大不相同,民進黨何去何從,國民黨如何布局,就讓臺週報在這裡提出最實際的建議。

國民黨
開始練習圍毆陣式
最近這幾年的國會暴力事件,因為藍綠的人數沒有相去太遠,所以每次打架,藍軍都沒有占到太大的便宜,如今人數相差懸殊,國民黨應該利用這個機會,好好練習圍毆陣式,讓民進黨心有顧忌,開議後不敢隨意發動肢體衝突。


編列班表輪流上班
根據統計,這一屆國民黨立委出席率並不是很高,下一屆國民黨占著人數優勢,以後根本就可以排班開會,輪到的委員才上班,至於沒輪到的,可以去國外考察,也可以去中國進修,反正立法院的公費用不完。

重新提案罷免阿扁
罷免阿扁,一直是藍軍最想做的事,可是以前都因為人數不夠而功敗垂成,如今藍軍在人數上有著壓倒性優勢,當然要利用阿扁還在位的這幾個月,再度提出罷免案,好好出一口心頭怨氣。

制訂黨團的口頭禪
藍軍在立法院人數衝到新高,正好趁這機會展現強勢的態度,這時就需要一個全黨委員都能夠朗朗上口的口頭禪,我們認為「我把你們當人看」是對付弱勢的民進黨最好的說法,任何時候要教訓或教育民進黨,就把這句話抬出來。

Wednesday, January 16, 2008

轉貼:錯怪與怪錯 林濁水

文章取自 壹蘋果網路 1/16/08

國會選舉,票一開出來,民進黨才拿到27席不可思議的低席次,這已夠令人萬分沮喪了,偏在這時候,兩天股票狂漲400多點,外匯市場爆天量,外資單日匯入 27億美元演出「慶祝」行情,真是要讓民進黨徹底難堪了。這一切在在顯示民進黨固然仍獲38%選票,守住了死忠的群眾,但社會多數人幾年來對民進黨實在累 積了無比巨大的怨氣。他們要等民進黨下台以一吐怨氣。
社會怪罪民進黨, 主要大概有幾個項目:一、主政八年朝野尖銳對立,社會不安; 二、冒進台獨路線對內、對外關係全面緊張;三、貪腐事件頻頻喪失改革精神;四、財經能力大不如舊政府,經濟搞不好。

頻換首長傷害經濟
首先在執政之初,黨對國會朝小野大的情勢,陳總統不以為意,把權力全攬在自己手裡,以致八年惡鬥,政務亦無法推展。其次,走冒進路線,大家以為中國被激 怒,造成兩岸緊張並進一步導致美國不滿,社會不安,甚至緊縮了台灣的外交空間,並導致國內社會進一步對立。接下來,一連串的高捷弊案爆發,卻在處理上難以 向社會交代。
以上這三項社會對民進黨的怪罪,並不是錯怪,也不過分。民進黨只有深切檢討虛心道歉的份。然而社會對民進黨經濟政策的擬定和執行的全面否定,並認為必須由 蕭萬長團隊重新上台才能挽救,卻只能說對了一半。對的是國家領導人本身頻頻更動閣揆和財經首長,以至於政策的延續和執行上受到重大傷害,同時經濟成長率、 國家競爭力評比、財富貧富分配狀態都趨劣,這狀態固然都是近年來一些較成熟經濟體在全球化之下的普遍現象,但只要在執政期間沒處理得妥善,其責任執政黨便 只能概括承受,所以社會是抱怨有理。但認為換回國民黨當年蕭等財經團隊才會較好,坦白說,是社會在主流的學界和主流的媒體長期誤導下的誤會。

八年產業政策不差
如果認真比較90年代蕭執行及現在蕭提出的國家產業政策,將可發現,民進黨八年間規劃執行的雖仍有許多可爭議的地方,但可發現仍遠優於蕭這一個國民黨的王 牌。蕭的產業政策大抵有兩個主軸:一以高雄港做為亞太海運中心的亞太營運中心,這就是台灣「香港化」的模式;二、獎勵硬體代工為主的科技業,歧視軟體業和 創新研發,並任令傳統產業自生自滅。等到2000年政黨輪替後、國家在產業政策上才開始依據「知識經濟」的精神重新規劃,如今幸而有一定的成績出現,以至 於諸如品牌行銷、創新研發、文化創意、傳產升級等概念,社會上大家都琅琅上口,否則直到三、四年前,由於宏碁和揚智都不成功,施振榮的微笑曲線兩端創新和 品牌的理論,只有他孤獨地推廣,並未在90年代成為國家產業政策所考量,到2000年初期在社會上甚至產業界都還受到冷淡待遇。

選戰模糊經濟議題
因此我們實在可以說幸好有2000年的政黨輪替,否則台灣經濟交給舊國民黨團隊,今天台灣鐵定更慘。問題是一些看清楚問題的人借政黨輪替的機會已對國家做 了這麼重大而正確的政策調整,結果不只是社會並不了解,國家領導人也連注意到都沒有,只把精神放在「拼政治」、「拼口水」上面,不曉得拿來廣為宣傳做為選 舉訴求,反而把焦點放在中正廟一類的事,以至於沒辦法在經濟議題辯論上聚焦,而使民進黨在社會的錯怪之下,選舉敗成這個樣子,不只是不幸,還真對不起為國 家規劃出新政策的人才!
如今痛定思痛,還是趕快重新調整選戰主軸,為時雖已晚,但仍得力拼,把道理說個明白,為民進黨的未來盡量累積本錢,更重要的,是不要使國家政策將來回到蕭的錯誤路線上。

分享google reader分享項目 到網誌

Yuki想要知道怎麼分享到網誌
我就又來雞婆解釋一下
分享到網誌上其實還蠻簡單的
第一步就是按箭頭指的鍵
第二步就是把下面的HTML 片段複製到你的網誌

不過 yuki我想你的問題應該是無名小站
因為我沒有用無名 所以不是那麼清楚無名小站有沒有支援JavaScript
版上如果有人有經驗 也請分享一下囉

一些國際媒體的中文版

如果你跟我一樣
厭倦聯合中時自由沒營養的新聞
又覺得 天下 商週 新新聞 等週刊 有水準的文章很少
(看一下自己Google reader的推薦文章 除了時事性質 從國內媒體來的還真是少之又少)
那麼 我推薦各位有很多國外的媒體 很多有中文版
附上 中文連結如果為官網 則不附英文連結
如果為大陸鄉民翻譯的 則是加註鄉民版
雖然中文版讀者多是針對大陸讀者 所以文章偏向對中國有關的
但是還是可以讀到很多不錯的新聞啦

The economist 經濟學人鄉民版
(強力推薦這個雜誌 是我覺得文章水準最好的雜誌 也不是只有經濟報導)
TIME 時代雜誌鄉民版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版
New York Times 紐約時報鄉民版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
英國BBC中文網

由於個人興趣的關係
我通常英文的我只有訂閱跟科學新聞有關的RSS
(關於生物方面的新聞 Only Perception 這個中文blog提供相當多最新的介紹 大推)
其他的則是很有興趣才會點進去看
而這些中文的翻譯 則是讓我可以看很多有的沒有的新聞
覺得還不錯 推薦給大家啦

Monday, January 14, 2008

2007推薦書單

來美國以後 好像中文書也沒有讀很多
好的中文書讀得就更少了
爛的跟普通的書倒是讀了一些 :P
我想主要應該是 沒有時間在台北逛書店
所以都是在網路上 沒有看過看起來不錯就買了
於是要推薦2007出的好書 就更難了
以下是我推薦的
天安門: 中國的知識份子與革命 ★★★★★
成吉思汗 ★★★★★
東京鐵塔: 老媽和我, 有時還有老爸 ★★★★
我們這樣想世界 ★★★★
隱藏的邏輯: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 ★★★★

另外是最近很迷的老書
柏楊版資治通鑑 ★★★★★
強力推薦 非常好看 (不過是二十年的書了)

大家如果有什麼覺得強力推薦的書
也歡迎跟我講呀
我二月回去好去買一些回來看

Saturday, January 12, 2008

訂閱google reader 分享項目的方法

承蒙Yuki和Chung有興趣
來說明清楚一點
假如是firefox的使用者 相當簡單
只要在網址列後面 按下面圖上指的黃色圖就可以了
就應該會進入下面的訂閱畫面
然後按右邊箭頭指的可以了
有google reader要分享項目的話
只要按下面紅色圈起來的地方
就可以得到右邊的網址可以貼出來給大家訂閱

至於IE的使用者 (此方法firefox使用者也可以用)
只要把下面的網址
http://0rz.tw/fe3wE
貼在上圖分享項目圈圈下方 「新增訂閱項目」就可以了

歡迎大家把分享網址寄給我或留言給我囉

深化民主/民主倒退

立委選舉泛藍陣營以囊括近3/4席次 壓倒性獲勝
雖然 大家都知道 民進黨會慘敗
但是 拿到3/4的席次 卻是有非常不同的意義

基本上 台灣罷免總統的規定是
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之規定,罷免要立法院三分之二同意,更需要選舉人總額過半數投票,有效票過半數同意。
至於修憲的規定則是
修憲須經立委四分之一提議,四分之三出席,出席委員四分之三決議,提出憲法修正案,並於公告半年後,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半數,即通過修憲案。

所以 現在國民黨基本上掌握了 發動罷免總統與修憲的權力
現在看起來 幸好當初有加上公民複決這個選項
所以國民黨應該還是沒辦法完全為所欲為
我想 台灣的民主 應該就是會靠這個公民複決條款而鞏固住(或著是我的希望)

不過 3/4泛藍的國會席次
基本上 也代表著三月的總統大選 變得沒有什麼意義
雖然 國民黨僅拿51%的政黨票代表
其實藍綠板塊可能沒有多大移動
謝長廷還是有機會
但是 在3/4的國會席次掌握在泛藍手上的情況下
謝長廷即使當選 也不可能有效執政
所以 謝長廷即使當選意義也不大 只是會讓台灣繼續混亂吧
說起來 陳水扁最大的罪過
就是把台灣未來四年 推向國民黨獨大的狀況
(應該不會八年 下任立委 應該比例會比較正常)
感覺 台灣好像要回到李登輝時期
台灣的政治就交給國民黨了

大家如果想 5/20馬英九當選以後 民進黨這些政治人物要到哪裡去
修憲立委減半 民進黨只有 27席立委
換句話說 整個民進黨只有27個人 稍微有一些權力
換個角度 其實就是整個國家機器加國會加地方縣市長 其實都是國民黨的人
國民黨真正的全面執政
這大概是解嚴後 李登輝時期被民進黨地方包圍中央以後
第一次國民黨又全面執政(有這麼多可以用的人嗎?)
可想而知 之後一定泛綠菁英又會去選縣市長
然後 很多沒工作的應該也會很多回到社運的老本行吧
只是 當過官以後 這些人作為民間力量
不知道能不能像李登輝時期一樣猛 (應該會被人懷疑吧)
另外應該也會有人去搞一些媒體吧

最近在看柏楊版的資治通鑑
感覺馬英九就像王莽 溫良恭儉讓 知書達禮
因此獲得人民支持
但是 做為國家領導人 卻是十分讓人憂慮
看看他身旁圍繞的那些人就知道
不過 既然陳水扁做得這麼爛
台灣人民把政權交給國民黨也是正常啦

我只希望台灣不要像很多新興國家一樣 繼續民主倒退
雖然現在好像走向民主倒退的第一步了
(就是先政府沒有效率 人民厭煩 然後變成一黨獨大 希望社會有秩序有效率)
希望我們的民主制度夠強壯 接下來不會產生獨裁者

日子還是要繼續過
希望之後台灣正面的民間力量慢慢復甦

Monday, January 7, 2008

irobot:自動吸塵器





最近買了一個自動吸塵器 (最新的第五代產品 irobot 560)
用日本人的形容詞來說的話
這真個是夢幻一般的產品
只要按一個鍵 就可以把家裡吸得乾乾淨淨(請看影片)
每天吸 每天都還是倒出一堆灰塵
老婆就說 「告訴你要每天吸塵吧」
我心裡的OS就說 「所以才買一台irobot來幫我做這個工作呀」
(因為吸塵是我的工作)

不過 老婆本來是要買回台灣給爸媽哥嫂用的
(台灣買的價錢是在美國免稅價的1.5倍 我們是託朋友在特價又免稅的地方買的)
因為家裡有小孩 (我的姪女)
所以想說買個自動吸塵器
家裡會更乾淨 也很方便
不過現在用了幾天
我真是愛不釋手
可能得另外買一台帶回台灣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