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10, 2008

華映友達 餵了新埔人7年廢水

聯合報╱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
2008.07.10 02:51 am
中華映管龍潭廠、宏碁智慧園區內的友達光電,長達七年將含重金屬廢汙水排入霄裡溪,汙染兩岸上千公頃農地的灌溉用水,且違反環評承諾,將廢水排放口設於飲用水取水口上方,讓新埔鎮三萬居民喝了七年的含重金屬廢水。環保署調查後證實兩公司違反環評法,兩公司應提出改善對策,否則最重可勒令停工。

昨天環保署舉行改善對策審查會,新竹縣居民指控,霄裡溪兩岸農民長期引溪水做灌溉用水,但位於上游的華映、友達,七年前營運後就把廢水排入霄裡溪,已有農民種植的白米驗出汞含量超過標準。會中資料顯示,兩公司排放的廢水,導致當地灌溉用水的導電度、氨、氮的含量超出安全標準,廢水應已汙染了灌溉用水。

居民指出,兩公司的出水口附近魚種全數消失,昨天也有環評委員指證,日前到出水口現勘時,「差點被廢汙水嗆昏」。環保署調查後,證實廢汙水已對水質造成不良影響,新竹縣環保局也在今年三月發函給新埔鎮公所,「請霄裡溪附近居民勿直接飲用溪水」。

社會動物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指證,華映、友達八十五年通過環評審查時,承諾廢水放流口應設在飲用水取水口下方,但在霄裡溪下游、鳳山溪匯流處有一飲用水取水口,供新埔鎮三萬居民生活用水,七年來都取到從上游一路流下的重金屬廢水。

昨天審查會中,兩公司未提出如何改善現況,也不願說明工廠用料的重金屬成分,反而提議要將廢汙水改排到桃園縣境內的老街溪,引發環評委員破口大罵,指兩公司未積極改善汙染,只想把同樣的汙染從新竹縣的霄裡溪,改排到桃園境內的老街溪。

而桃園縣政府一聽兩公司廢水要排到老街溪,急著跳出來反對,「如果廢水要排入我們老街溪,絕對不發給排放許可。」

台灣環境行動網秘書長潘翰疆在會上說,兩公司繼續違法排放廢汙水、居民繼續受害,環保署無作為,要求環保署勒令兩公司即日起不准再排放,排放許可到期後,不准再發,但環保署官員認為,於法不合。

新埔愛鄉協進會長陳金進說,企業汙染、官方放任不管,民眾只好自力救濟。他透露,居民已請專家採樣水質、土壤,並已掌握有力檢測數據,近日將移送檢調單位偵辦,要求法律還居民一個公道。

Monday, July 7, 2008

高科技污染霄裡溪 綠色長廊風雲變色

我小時候在新埔長大
媽媽是新埔人 所以新埔也是我的故鄉之一
最近有朋友在參與這個宵裡溪的議題
知道這個小時候曾去釣魚抓蝦的溪收到嚴重的污染
真是痛心
------------------------------
【記者胡慕情專題報導】滿天星光,蛙聲嘓嘓,寧靜夏夜,憂傷的客家歌謠卻在新竹縣新埔鎮裡飄揚。這裡有純樸的農村文化與熱情村民,但歌謠卻充滿疑問—「怎麼了,我們的未來會是什麼世界?」

歌聲,向著主導台灣邁向科技島的政府與企業唱著。1999年,華映龍潭園區與友達光電兩家公司在霄裡溪上游設廠後,新埔鎮便快速地被改變了。台灣人對高科技產業抱持無限產值想像,讓高科技獨立於世界之外;而科技快速變異,則讓庶民生活被這股引力扭曲得不成樣。

扭曲得最劇烈的,正是新埔鎮居民暱稱的「母親河」—霄裡溪。因新埔鎮地下水接管率不普及,居民民生與農業灌溉用水都倚賴霄裡溪。此溪由三處河川匯集而成, 當地人稱「三洽水」,也是桃園龍潭與新竹新埔的交界。傳說三洽水丘陵綿延、蓊蓊蒼鬱,原野平疇綠草如茵,是三洽水人心中的淨土。

出生於民國32年的吳家勳是退休校長,因將餘生奉獻給紀錄新埔的文史,戲稱自己為「移動的三級古蹟」。吳家勳的童年與霄裡溪密不可分。當他年幼,霄裡溪清 澈無比、魚蝦滿佈,有溪哥、鱸鰻,還有蝦虎、公;居民賴先生以前更常在圳溝「摸蛤」;此溪水質,也被環保署公佈為少有的「甲級水體」。

但友達與華映在新埔鎮僅8年時間,霄裡溪除藻類與昆蟲,再也沒有任何魚蝦。2003年7月,媒體披露霄裡溪遭不明污染,將追查上游工廠;2004年至 2006年,桃園龍潭鄉三和村魚蝦暴斃、2006年,霄裡溪從甲級水體變成中度污染…然而教人意外的是,這條溪流看起來竟仍美麗無瑕。(翻開環評書,華映 公司當年白紙黑字否認工廠「並未經自來水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並未經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或飲用水取水口一定距離」,環評予以通過後;兩家科技大廠的 審查結論皆強調「若排放口下方有自來水取水口,則排放口應移至取水口下方」。

但主管水體的環保署竟「不知道」全長14公里的霄裡溪下游是新埔居民的「母親河」,而讓桃園縣環保局認可企業提出的「板新出水口」證明,表示工廠下方沒有取水口。

此後,居民在陰天或半夜經常會嗅到甘蔗殘渣曝曬過久的發酵酸味、到溪裡後皮膚發癢,就連有自來水接管的2萬家戶,也有一半的人不敢喝水……擔憂高科技重金 屬污染,居民要求環保局察查,但結論永遠是「只有輕度污染,沒有重金屬」。2006年5月,居民要求農作送驗,但環保局依舊宣稱監測報告「未測出重金 屬」。

桃園縣三和村長謝金棋不能理解地問:「企業廢水為何能排放到灌溉水體?」居民感到惶恐,自行做陽春監測、只要聞到臭味就陳情;但居民曾向桃園縣環保局陳情30多次卻無人聞問;即便前來監測,也未曾公布報告數據給居民知道。

農村風貌與文化逐漸逝去

新埔鄉向來是新竹縣重要米倉。自清朝同治年間開始農作,米與茶為重要作物。吳家勳說,新埔曾因米糧豐富,導致林爽文事變時,欲強硬攻下此地;原先農委會還規劃此地為「綠色長廊」,希望發展有機米、轉型觀光農業,「但水這麼怪,誰還敢種?」

居民鍾有誠的父親從事農作,家門前就有一條水圳,分別被堤防一分為二。過去鍾有誠家都引左側的霄裡溪至家中池糖養殖、農耕,但自水裡有了味道,再也不敢用。

龍潭鄉農會小組長朱武斌透露,自兩大科技大廠進駐,米質低落,休耕的人愈來愈多。謝金棋痛斥政府在企業威脅外移的壓力下,搜刮平坦的水源地,農村一旦無法農作,農地就將轉為建地,除了環境被破壞,農村風貌與文化更可能死去。

政府監測 依舊官僚心態

因情況愈來愈嚴重,民國95年開始,政府與企業開始想要改善,配合居民進行監測,但有時依然怠惰,甚至對居民說:「反正你們有監測能力,不用每天來看。」這種官僚心態更反應在農委會、地方環保局、環保署與企業身上。

2008年1月,媒體揭露友達與華映排放廢水,霄裡溪經企業用水排放後,電導度、氯鹽、氨都不符合灌溉用水,然而兩大企業依舊顢頇,雖然修正製程,卻以「商業機密」為由不公布製程配方。並以環保局或環保署的監測值表示自己的放流水符合環境標準。

然而,政府雖然一再宣稱水質沒有問題,卻開始檢測民間用水,並行文警告居民「未經處理的水不得使用」。陳金進說,所謂水質「處理」,須經「物理」、「化學」、「生物」三階段,但當地自來水公司只能處理到兩級,遑論其他根本沒有地下水接管的家戶。

當地居民在無力處理的情況下,農民選擇休耕、自來水只敢洗澡、要喝水則得走上10公里的路去取山泉水。由於政府資訊不公開,對居民的生活與生計都造成莫大影響。

事實上,這幾年霄裡溪流經的部分田地已確實檢驗出重金屬汞與鉛,農委會95、96年開始向農民收購,確定有五分地的米出問題,但受污染的米糧下落至今不明。新埔愛鄉協進會理事長陳金進說,今年農田水利會也預備再將米收走,不過他將監督米的流向。

亡羊補牢 換湯不換藥

由於兩大科技廠污染事實曝光,環保署開始重視,要求企業將放流口置於飲用水源下游,並在今年一月提出對改進水質影響的對策。兩大廠於是有了行動,地方環保 局對外宣稱企業改取鳳山溪的水,將不再影響霄裡溪的自來水用戶,但陳金進實地訪查,發現自來水公司的加壓器竟還在原地,才明白所謂「改取」,竟僅是做一管 道將鳳山溪的水取來,取水口位置並未改變。

因霄裡溪與鳳山溪會匯流,自來水公司竟還為污染企業在行水區築一土堤,原先土堤只有30公分左右,直到今年3月陳金進抨擊才再架高;但若未依水利法申請,行水區其實不能有建築,「何況只要水勢一大,就會漫過土堤,即便未漫過,也無法保證污染水不會滲透。」

改排放無藥可醫的老街溪

此外,兩大企業也提出將排水口改至桃園老街溪的改善方案,目前在環保署等待審查。

改排至老街溪的理由是「反正老街溪已介於中度跟嚴重污染」。但改排至老溪街後,對霄裡溪的復育則隻字未提;光電的廢水加上自來水的氯,將產生三氯甲烷、恐致肺癌,但政府對居民長期以來遭受的健康風險竟無任何調查。

台灣環境行動網秘書長潘翰疆指出,霄裡溪因是「尷尬」的跨界污染,企業雖得承擔提出假證明的污染責任,但8年以來政府的漠視,與力推光電產業不無相關。換言之,政府與企業全是共犯。

照理說,甲級水體的霄裡溪應是水源保護區,但環保署卻遲未公告,心態可議。陳金進說,目前約有25%的乾淨河川取水口遲遲未被公告,須靠大量乾淨水源稀釋光電廢水的企業,在環評時自然有漏洞可鑽。

此外,因面板製程各企業不一,加上台灣也未建立重金屬管制、只監測單一重金屬,使得即便檢驗出奇怪的化學物質或稀有金屬,也會因「無法可管」而演變成「依然符合標準」的弔詭情況。而企業又以「機密」為由不透露製程,後端防治成為大黑洞。

高科技污染無色無味

工業強勢剝奪原先人類生活基本的用水權。灌溉、排水未能分離,工業廢水污染食品、食品影響健康的問題才會一再發生。過去傳統污染工業讓水變味變色,但高科技產業污染卻幾乎無色無味。

光電產業製程複雜,有些稀有金屬或化合物究竟將產生什麼影響實在未能預期。老街溪因嚴重污染而被理所當然地視為排放廢水第一選擇,意味著河川一旦遭受污 染,若無即時遏制,就此生死兩判…。台灣,已沒有多少河川能承受未知科技的考驗,霄裡溪的未來,將是水世界是否將走向荒涼的重要考驗。

Friday, July 4, 2008

新聞:分析:兩岸直航的意義有多大?

BBC中文網記者 麥傑弗林:
2008年07月04日

直航包機7月4日抵達台北
包機直航具有強烈的政治含義

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直航包機是北京和台北之間的最新和解姿態,但是兩岸直航的意義究竟有多重要?

台灣國民黨在野十多年後重新執掌權力。對於他們來說,包機直航具有強烈的政治含義,因為此舉加強了國民黨的競選姿態,即國民黨是能夠同大陸打交道的政黨,而支持獨立的民進黨只會加強海峽緊張局勢。

這無疑是個精明的政治舉動,高調增強了馬英九總統的聲望。除了象徵意義,直航還帶來現實的希望。來自大陸的遊客將有助於促進台灣疲軟的經濟。

不過兩岸的和解能走多遠?持批評態度的人說,不會有多大的意義。他們指責馬英九過於妥協。

雖然周末直航問題迅速得到解決,但是兩岸貨運直航仍然受到北京阻撓,而貨運直航對台灣商界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另外在對於台灣來說十分關鍵的一些政治問題也沒有取得絲毫進展,包括台灣爭取國際承認的要求。

所以公眾普遍的情緒並不熱烈,而是持懷疑態度。新的包機將飛行迂回航線,繞經香港,飛行時間超過實際需要的時間。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台灣軍方時刻要提防來自大陸的空中襲擊,他們不能讓民用航空干擾監視海峽的軍用雷達。

雖然兩岸經濟關係不斷加強,但是要結束兩岸的政治緊張,仍然需要很長時間。

Thursday, July 3, 2008

世界不是平的:世界的另一種可能

前陣子從台灣帶回來的書
最近才開始看
結果發現內容出乎意料的淺顯易懂與引人入勝
關於全球化 也有相當特別的觀點 (至少對我這外行人來說)
特別是經濟管制與政府的角色等
相當推薦!
以下是誠品網頁的簡介
-----

一頭歐洲畜養的牛,比起全世界40%的貧窮人口都還要富有;
一個瀕死的流行病患,卻間接被全球貿易協定害得無藥可救;
世界有沒有另一種可能,讓全球化下的人類活回他們該有的樣子?

這是一本為當前錯亂的全球化構圖找回美好願景的書,這本書既透露了作者與各國中央銀行總裁或前馬來西亞總理馬哈地等全球政要晤談的機鋒;也徵引了他拿下諾 貝爾經濟獎的市場經濟研究智慧。從西方國家奠立智慧財產權的爭議情節,到全球化與WTO走向瀕臨破裂的歷史場景回顧,本書有如一部綜覽國際經濟與推敲未來 的全球發展故事。

盡管看盡了第三世界人間的蕭條寂寥與先進國家設計國際貿易的包藏禍心,這本書仍然願意樂觀的建言:全球暖化危機、世界市場的穩定秩序,貧窮地區人類的基本 活命問題,都有辦法能夠解決。只要我們願意認清「世界不是平的」,因此我們需要聰明、有效的手段來平衡這個世界的貧富天秤,讓贏家與輸家的差距減緩,也讓 全球貿易中仍保有基本的個人存活保障。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迪格里茲將以快人快語,傾注他曾任職世界銀行經濟專家與行走全球落後地區的經驗,提供可行的創見,扶正現已步調錯亂、私利縱橫的全球化。每個關心時代未來與全球經濟變遷的世界公民,都該一覽這部大膽構思新世界的共同繁榮方案。

■作者簡介

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
2001年,史迪格里茲因資訊不對稱市場的研究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曾出任過美國柯林頓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以及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與資深副總 裁等職務。這些學、仕的歷練與機緣,使得他既有深入公共經濟決策核心的經驗,也得以親身踏遍眾多窮苦貧瘠的第三世界國家現場。這也是為什麼,史迪格里茲對 過去十餘年來因全球化管理失當而生的亂象,觀察特別犀利準確。
六年前,這位傑出的學者首度嘗試用大眾的語言解釋經濟全球化的人禍與來由,著成《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一書,該書共印行了三十五種語言版本,全球銷售超過 百萬冊,可謂議論全球化書籍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而本書則可說是《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的最新續集,史迪格里茲以「經濟誘因」角度,提供他的全球制度 可行創見,企圖扶正現已過度失焦的全球化討論,也提供一幅讓先進與落後國家雙贏發展的新世界藍圖。


Wednesday, July 2, 2008

關於核能發電

最近似乎台灣又在講核能發電
李遠哲也出來說支持核能發電
美國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McCain計畫當選後要在美國大幅興建核電廠
民主黨的Obama 則認為核能也是選項之一 不過偏好其他再生能源
認為政府要多投資在研發再生能源
美國跟其他地方不一樣的地方 (就像下面影片裡面希拉蕊說的)
就是他們大概最有科技實力去解決這類問題

裡面有提到 核能電廠興建時間太長 (工期也許五六年)
但是通常都會面對抗爭 所以從計畫到運轉可能需20年以上
所以我覺得 核五在台灣根本不用考慮 (社會成本太高了)
核四盡快完工當然是沒有問題 因為都已經投資進去了
而且 我們只要搭美國(與世界)研發再生能源的便車所以台灣不需要現在 去做 在現有核電廠增加核能機組 這類高投資完工時間長的投資
(用新機組讓舊機組除役 是可以"討論"的方向 只是不應該單單增加)

在十年內 能源科技應該會有很大的突破

例如上一期經濟學人裡面的能源特集
認為能源產業 是未來最有希望大爆發的產業
所以吸引了大量的投資 因為石化燃料越來越貴是確定的趨勢

而高污染能源 外部成本內部化也是各國的趨勢

(也就是例如污染空氣不再是免費的)

所以 投資能源產業自然是前景看好

而且 就像經濟學人裡面秀的圖一樣

人類能源來源的變化在過去一百五十年變化是非常快的


因為核能風險太高(見連結
商業電力公司投資的主流不是核電而是其他再生能源

附上一些參考連結





http://misterclu.wordpress.com/2007/10/16/%E6%A0%B8%E5%AD%90%E5%BE%A9%E8%88%88%E9%81%8B%E5%8B%95/

http://www.sinica.edu.tw/suggest_forgov.htm

我想 提倡核能 現在還言之過早
就像 上面影片裡面說的 美國放棄核能那麼多年 不是沒有原因的
至少核廢料到目前為止 還是沒有辦法處理
更何況台灣地狹人稠 更是困難

Tuesday, July 1, 2008

最近投稿的一點心得

其實上個禮拜投的稿子是投到Science
Science的作者須知 上面就有寫說
75%的稿子會在一個禮拜內被編輯與他們特約的科學家退稿
根本不會送出去深入的審稿
而即使被送出去審稿
還是會有約2/3的稿子被退
今天剛好是投出去的一個禮拜
所以 希望我們的稿子已經被送出審查

其實我的三老闆一點都不喜歡投Nature Science這兩個頂尖期刊
雖然他博士畢業那年就投上了兩篇Nature
主要的原因是這兩個期刊 於由大部分的稿子都會被退稿
所以他覺得上的機會太隨機了
而且這兩個期刊的格式跟別的期刊不一樣
沒上的話 還要另外改寫
當然啦 我覺得主要的原因是大概他的學術地位已經不用nature science來加持了
他都跟我說 文章的內容比較重要
當然啦 他覺得好的內容 他通常也是投到很好的期刊 (通常是PNAS)

最近投稿的心得是
因為我們做的是理論的研究
而在行為生態領域裡
其實懂數學模式的人很少
同時懂得數學模式跟實驗研究(empirical studies)的就更少了
懂實驗研究的可能不懂理論
懂理論的人可能不懂實驗研究

所以稿子常常都是外行人在審 (因為可能是懂實驗研究的人在審)
之前和D一起投的稿子被退
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一個review不懂
所以誤解稿子 所以雖然其他兩個review都說不錯
文章還是被拒絕了
不過 後來我們修改以後 D又寫了rebuttal letter(就是寫給編輯解釋review錯了)
editor接受我們的抗議 所以現在稿子又被送出去給別的review審查

最近我有一篇投到behavioral ecology
前幾天收到editor的信
說有一個review無法從我們的式子得到我們的結果
所以說我們解錯了 所以說我們的結果錯誤
Editor寫信來要我們解釋 他會直接寄給review
而不用在之後再重新審稿
因為 通常如果結果有錯 都是會被拒絕 也許editor會建議修改以後再投
但是這樣又要過幾個月了
這次我在想是因為我三老闆的名聲
所以Editor不太確定 到底是我們錯還是review錯
所以先寫信來問我們
不像之前我和D投的review說我們錯 Editor 就退稿了

收到這種誤解的reviewer comment實在是會讓人很幹
因為看他評論的內容就知道 這個review根本不懂怎麼做模式
所以才無法複製我們的結果
然後我就得花個兩三個小時 整理像上課一般的材料
跟他一步一步解釋這個東西是怎麼算的
然後 也不確定review是不是真的能懂
因為他可能根本不會用算這些東西的軟體或式子

所以投這種理論的稿子的時候 運氣的成分就相當重了
碰到這種不懂裝懂的reviewer就慘了

據當過多年編輯的Walt跟我說
他當編輯的經驗是
如果有一個review說這種稿子錯
他通常都會退稿
因為如果是 reviewer錯 投的人就投到別的地方就好了
但是如果reviewer對了 登一個錯誤的稿子就麻煩了

其實這是我們領域一個很大的問題
就像有一本寫理論的教科書前言寫的一樣
他說由於我們領域主要的理論基礎都是這些數學模式
但是 有能力直接閱讀這些數學模式的行為生態學家
卻是少之又少
他的比喻是 就好像我們領域的真理是用拉丁文寫的
但是 大部分的人卻不懂拉丁文
只好靠人家翻譯去瞭解這些拉丁文的真理

這兩年真正懂得理論以後
看paper的時候 就常常有這種感覺
很多paper真的是在浪費時間
很多爭議 其實一點也不是爭議
例如天擇的單位是什麼 是群體還是個體還是基因 (level of selection)
現在很多人在鼓吹 新的群體選擇(group selection)
但是事實上 這種新的group selection 跟 個體或基因選擇 根本就是一樣的東西
這個東西大概在二十年前就已經確定了
但是 你如果去看文章 一直到現在 還是有一堆文章在討論這個問題
主要的原因 其實就是絕大部分的人 沒有辦法自己去閱讀原始的數學式
只能靠人家翻譯

當然啦
實驗生物學家出身的我
若不是跟三老闆這幾年來的問學
大概也沒有辦法瞭解到現在這種層次
剛來的時候很困窘的發現自己連一些最基本的概念都沒有
例如kin selection跟inclusive fitness的差別 這種最基本的概念都不懂
inclusive fitness 跟neighbor modulated fitness 的差別也不懂 (現在可能懂70%)
(但是很不幸的可能我們領域95%的科學家都不懂)
昨天看一本最新的行為生態教科書 作者顯然也是不懂這些概念

在搖頭嘆息之餘

轉念想一想
大概也就是因為這樣
我們才比較有可能混口飯吃吧
在台灣的經驗讓我瞭解
現在可以跟大老闆三老闆這種頂尖的科學家在一起做研究 是多麼的幸運
也慢慢瞭解到自己的專長是什麼
自己覺得幸運之餘
大概就是應該努力多寫一些paper
幫助大家瞭解這些事情吧

------------------------
話說那篇投到Science 的稿子
雖然被接受的機率很渺茫
但是 我是從坐公車拉鈴(一種利他行為)
三老闆是從龍蝦的遷徙行為得到靈感
然後我們的結論是討論怎麼鼓勵
大家去實行利他行為 對抗全球暖化
我還蠻得意想到這個應用的
等發表出來再好好跟大家分享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