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4, 2009

關於小孩哭這件事

朋友的blog寫到小孩哭這件事
有感而發 回了下面的文
---------
我喜歡從動物行為裡溝通的理論來看小孩子哭這件事
我們可以把哭當成是一種信號(signal)
在動物行為裡溝通的基本概念是
每一個signal都會有信號的發送者(sender)跟接收者(receiver) 以及發送者想要傳達的信息
而同一個signal在不同的背景(context) 常會代表不同的意義

sender會利用信號來影響receiver的行為
同樣的receiver可以透過 對信號的反應 來影響sender所發的信號
重點是 sender跟receiver之間 常常會有利益的衝突
例如 巢裡的幼鳥可以選擇發出乞食的聲音
來讓父母知道自己餓了
以便取得食物 但是 父母得有辦法判斷 這個信號是否是真的
以免 沒有把食物為給真正需要的幼鳥
換句話說 如果父母有辦法辨識乞食的真假 那麼作為sender的幼鳥才不會胡亂發出乞食的信號

回到「有效讓你的小孩放棄用哭控制你的方法」
如果我們同意哭是一種溝通的信號的話
(我覺得很有趣的一件事是 小孩出生是先會哭的 笑則是慢慢發展出來的能力 表示哭是很有用的信號)
對於不會說話的嬰兒來說 哭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因為嬰兒也有溝通的需要

但是 作為receiver的父母
如果 可以辨識出 哭這個信號出現的背景 進而了解裡面傳達的訊息的話
小孩狂哭不止的現象 應該就可以大大的避免
更進一步
如果可以在哭之前 就觀察出嬰兒其他表達需要的行為徵兆 哭的頻率跟強度 都可以減少
另外 父母也可以透過一些方式 (主要是關連學習)傳達一些訊息給嬰兒
例如 白天睡覺跟晚上睡覺 有不同的環境 小孩就知道
白天這個環境 醒了就會有人理他 晚上這個環境 哭的話也沒有用

也許你會問 照這樣講那為什麼會講話的小孩也是會哭呢
基本上 從動物行為的角度來說
信號的代價(cost)常常與信號的可信度成正比
說一句話的能量消耗很低
但是哭個一個小時的能量消耗則很大
所以 如果父母對哭跟言語的溝通反應很不同
哭這種溝通則會被鼓勵
例如常見的是 父母在做自己的事(例如帶小孩跟朋友一起吃飯 忙著跟朋友聊天)
只有在小孩哭的時候才去陪他玩或哄他 這樣的話哭就會被鼓勵

------
雖然做為佐證 我得告訴你 我說的這些用在我六個月大的兒子 還蠻有用的
不過 我其實只是想要說
哭是一種信號 是小孩「影響」父母行為的方式
應該是無法避免 也不需要避免
但是是不是「控制」父母 我覺得則有很大程度操作在父母手上 (receiver response會影響sender的行為)

另外 我跟你保證聽自己小孩哭跟聽別人的小孩哭
感覺是非常不一樣的
我幾乎沒有因為我的小孩哭覺得煩過


你聽一百個人講大概會有一百種父母經吧
僅供參考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