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帆/北市(大學教師) 中國時報 2007.12.26
最近貴報在呼籲、國內知識分子聲音為何不見?其實這是值得學界深自反省的機會。
台 灣解嚴之後,由學界高舉歐美新自由主義的旗幟,大力推動教育的鬆綁、放權,以至造成台灣廣設高中、大學後,今日大學十八分的後遺症,還有十萬流浪教師的投 資浪費問題。另外,在不諳先進國家重質不重量、鮮少人看重商業資料庫的學術傳統的情況下,急於建立量化指標,硬是將鮮為人知的美國商業集團:SSCI、 SCI等資料庫當成國科會研究補助與大學升等、評鑑的指標,對台灣學界所造成的扭曲現象,迄今難以收拾!
學術界文不文、理不理,每位大學 教師,尤其是年輕的助理教授與副教授們為了生存、升等,只好拚命寫期刊論文、題目超短線、拚數量業績,拉關係,根本忘了學術的本質為何?難怪學術界不敢、 也不願對社會亂象發聲,以免拿不到研究經費、得罪期刊審查者、影響學校評鑑、甚至危及五年五百億的經費申請。
一位受邀來台進行大學評鑑的 香港大學主管感嘆:過去一向講究學術風骨與道德勇氣的台灣學界,現在卻變得目光如豆,連一些剛從國外名校返國的博士,在上述種種的壓力下,只能每天關起門 來斤斤計較於SSCI的發表與國科會的申請,不但目光變得短淺,連社會關懷的熱情也逐漸消失,遑論針砭時事。
因此,在探討國內知識分子的噤聲不語之餘,學者若能以身作則的進行反思,才能重新樹立知識分子的風骨,也給社會一個交代!
-----------------------------------------------------------------------
最近這種文章充斥報章
好像重視SCI 重視發表是一種罪一樣
(不談 SSCI 因為我不研究社會科學 對社會科學不瞭解)
好像 因為重視發表 重視SCI
是造成學界短視近利等問題的根源
我只能說
這些人要嘛學術水準不足 所以困難發表是這種SCI制度的受害者
所以出來捍衛自己的既有利益
不然 就是 一點都不瞭解台灣的學術界
其實SCI一點都不是鮮為人知
許多國外評鑑 也有引用這項數據
是個很重要的參考
很多知名期刊也都把點數放在網頁上做宣傳(見圖 impact factor)
貶低這資料庫的意義 真是阿Q式精神勝利法
所謂期刊的點數 簡單的解釋
就是該期刊 一篇文章平均被引用的次數
換句話說 通常重要的文章 才會有人引用
所以可以從點數看出期刊的品質
但是 當然這樣比較會有一個缺點 就是越多人研究的領域
期刊點數越高 所以跨領域的比較點數 可能要非常小心
不見得公平
其實 前文之類的批評 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之前有統計 台灣文章SCI發表的數量很多
但是文章被引用的次數相對偏低 是有點重量不重質
但是 但是
其實 解決得辦法很簡單
就是 不要只比期刊點數而已
可以直接比 發表文章 扣掉自我引用後 被引用的次數
這樣就可以做為文章品質的指標
你說....台灣科學主管人員不知道嗎
據二手管道說 他們當然知道 只是 這是下一步
怕一下推太急 反彈更重
說國外重質不重量 沒錯啦
美國名校很少要求博士班畢業要有兩篇SCI的
申請美國國科會(NSF)計畫 也不像台灣
直接有百分之多少 是用發表算分數的
要說選院士 學術界的地位 世界權威
也不是比發表點數的
但是
台灣有這樣的條件了嗎
台灣很多領域就像生態一樣 也就那麼幾十個教授
你審我的國科會計畫 不給我過
下次換我審你的 就要你好看
這些事情 層出不窮
不然就是靠關係 認識什麼處長 或是什麼官
計畫就可以過 升等就沒人敢擋
現在至少 有很大一部份是算分數
要跳過分數高的給分數低的
至少要給人家原因
說實話 個人認為
真的有能力做世界頂尖研究的人或團隊
一點也不會 因為這個制度而影響
因為 基本上現在審查
國科會是算五年發表
台大教授升等審查 也是五年內發表
換句話說
只要五年內 有一些好的發表
應該就沒有問題
不要跟我說 很多大作要累積十幾二十年
因為以理工科來說
沒有說什麼 十幾二十年沒有什麼發表
然後突然發表一本改變世界的物種原始(曠世巨作)
寫書通常是發表的累積 因為發表SCI文章有同儕審查
寫書 則是有出版社出就是書
(當然 要在國際出名的大出版社出書也是相當難)
再換句話說
如果達爾文來玩這發表遊戲
他的物種原始
不知道可以拆成幾篇 nature Science發表
然後再統合成書
這兩者是不互相衝突的
(顯然這些抱怨的人可能沒有寫過書)
換句話說 這些規則
對前端的人根本沒有影響
有關係的是那些要掙扎才能發表的人
大家不知道記不記得台灣在還沒開始改革 要求發表
學術界是怎麼樣的?
以我的經驗來說
幾個我認識的名校畢業洋博士
都是回台灣十年沒有重要發表
但是關係好 計畫經費一樣拿
也有整天在外面演講 教學研究一塌糊塗的
結果 開始完這一套發表遊戲後
大家不得不開始
想辦法發表 各種辦法
結果好幾個 兩三年內就發表了好幾篇文章 然後生教授
也有玩不下去的
就從台大退休 轉到私立學校去教
也有聽說中研院大老級研究員
沒有發表 在所上會議被檢討
所以也在想辦法 要發表
以我來看 至少現在大家都要多多少少做一些研究
不能像以前一樣 進了大學當教授 就高枕無憂
以我來看 種種矯枉過正的SCI現象
還是遠比不上 有評鑑以後對台灣學術界的正面影響
那些矯枉過正的現象 (你要問我 我是親身經歷了一堆)
是不管有沒有SCI發表問題
台灣也都有的
說穿了 還不就是投機取巧 考關係 走後門 等
訂什麼遊戲規則 台灣人也都會試著這樣做的
這不是三年五年可以改的
我覺得台灣學術界的問題
絕對還不是太注重發表而影響教學
離那一步還很遠很
我覺得 還是教授們外務太多
不重視研究 教學
一直看到 這種發表扭曲論的文章
真是覺得想吐血
如果台灣學術界不重視發表的話
那我就真的不太敢回去了
因為那樣 又回到之前搞關係哈腰的時代
慘呀!
Friday, December 28, 2007
大環境扭曲 學術風骨何處尋 (重點在評論)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